蘇州工業園區持續開展基層法治審核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全面規范基層行政行為,有力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規范化、科學化。自2024年以來,5個街道司法所完成1251項涉法事務審核,反饋4300余項修改意見。
一、完善審核對象識別機制,確保“不漏審”
一是清單化管理“審什么”。各街道動態調整法治審核事項目錄清單,在行政規范性文件、政府合同等列入必審事項的基礎上,逐步將政府信息公開答復、履職申請答復和行政賠償決定納入目錄。二是實行預先報告制度。擬提交街道集體審議的事項,由起草單位評估議題是否屬于審核范圍,報告法治審核情況。三是主動靠前把關定性。司法所定期征詢各單位文件起草情況,指導相關單位識別黨內規范性文件、行政規范性文件,避免文件性質把握不準,未納入審核范圍,制定過程“走彎路”。
二、持續優化審核制度機制,保障“審到位
一是推行全程跟蹤指導。司法所在黨內規范性文件、行政規范性文件、重大政府合同、重大行政決策起草論證環節介入,跟蹤指導履行法定程序,從源頭保障制定主體、程序和內容的合法性。二是以制度規范為指引。梳理常見涉法事務100余項審核要點、關鍵問題、自查方法及標準表述,由審核人員對照核查。三是優化協助審核機制。針對重大審核事項,實行司法所先明確審核對象研究重點和依據范圍后,再由法律顧問按照明示的審核范圍,逐一回應司法所提出的疑問,保證雙方在有限的時間內同向發力。
三、聚焦審核意見吸收采納,確保“真管用”
一是做實做細“全面體檢”。為起草單位提供完整準確的法律意見,做到“問題不分析清楚不出手,達不成一致意見不出手,不經過審批不出手”。二是保障意見“轉化應用”。司法所與起草單位密切溝通對接,在送審文件中詳細標注需要修改的內容、修改后的表述和原由,講清講透每條意見建議,確保起草單位看得明白、容易接納。三是建立意見采納反饋機制。起草單位進一步修改送審文件,反饋審核意見采納情況后,司法所出具最終的書面審核意見。
四、注重審核人員能力提升,練就“真本事”
一是定期組織業務交流。園區司法局召開交流會,組織審核人員分享審核典型經驗,討論落實省市最新部署要求的措施。二是開展系統培訓指導。定期舉辦《蘇州市基層法治建設條例》、行政規范性文件和政府合同審核等專題培訓。指導形成街道各類涉法事務審核典型示例,通過學會審核一項法律事務,掌握一類法律事務審核本領。三是提供審核實操指南。更新《合法性審查工作手冊》,編制黨內規范性文件、行政規范性文件、政府合同、重大行政決策等涉法事務審核示例,供審核人員學習借鑒。
五、強化監督壓實主體責任,保障“出成效”
一是實地指導檢查。園區司法局選派法治審核業務骨干到各司法所開展工作指導,核查法治審核檔案,“回頭看”已探索制度機制運行情況,了解落實省市最新規定的安排,交流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二是執行月報制度。園區司法局每月核查司法所審核工作進展,推動各街道齊頭并進,做實法治審核工作。三是實行評價監督。將法治審核納入督察考核和述法內容,并通過網上巡查、備案審查、公民建議審查等加強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