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粼粼波光之間,水鳥翩躚,游客與水鳥不時互動。記者昨天從蘇州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目前,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三湖”水質與藻情整體表現優于往年。
“水清岸綠”的背后,是一張從空中到水下、從數據到行動的立體防控網絡在默默守護。今年以來,園區生態環境局圍繞“三湖”水環境保護,建立起一套貫穿“監測—預警—打撈—巡查”全鏈條的防控機制。從前期制定的《園區“三湖”藍藻水華防控綜合監測巡測方案》,到各部門職責清晰、協同作戰的聯動體系,園區在藻情應對上真正做到了“早發現、早研判、早處置”。
電子屏幕上,水質自動監測站傳回的數據24小時不停跳動。高藻風險期,每日3次的藍藻監測播報成為判斷湖情的關鍵“晴雨表”。一旦出現異常,聯動群內立即通報,為精準打撈和科學調度爭取寶貴時間。
除了“電子眼”實時監控,人工與無人機共同織密巡查網絡。27個人工巡測斷面覆蓋“三湖”重點水域、水源地及人群敏感區,巡測人員的身影頻繁出現在湖岸,104批次巡測實現“即測即報”;而在人工難以觸及的湖汊、隱蔽岸線,則用無人機巡航,航拍成像快速識別藍藻聚集區與水草分布,形成可視化監測報告,讓隱藏問題無所遁形。
蘇州工業園區還在“三湖”布設20個藻類監測斷面,定期開展藻種分析、遙感監測與水草巡查,結合水草生長周期,動態調整打撈節奏,從源頭控制藻類滋生環境,實現“藻草共治”。
隨著夏季結束,2025年“三湖”水環境治理迎來階段性成果。目前,園區生態環境局已著手復盤全年工作,系統梳理從監測預警到應急處置的全流程經驗,并提前謀劃2026年專項監測方案,推動治理工作從“應急響應”邁向“常態長效”。
美麗河湖是群眾身邊的優質生態產品。園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強化精準管控與跨部門協同,加密監測頻次、提升數據時效,持續筑牢水環境安全防線,讓“三湖”清波成為園區生態最動人的底色。
記者 惠玉蘭
《蘇州日報》2025年11月14日A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