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手段翻新,市民財產安全受到威脅。蘇州工業園區公安分局斜塘派出所主動聯動轄區各大銀行、警種部門,構建立體化反詐體系,形成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警銀聯動”機制,推動“源頭發現、迅速甄別、積極勸阻”成工作常態,切實筑牢市民財產安全“防護墻”。
三維聯動
打造反詐“快速反應鏈”
“多虧你們及時攔下來,我這養老錢差點就沒了!”王阿姨握著民警的手激動地說。不久前,王阿姨接到自稱“某平臺客服”的電話,對方以“賬戶異常需凍結”為由,要求其將銀行卡內的20萬元存款轉入“安全賬戶”。王阿姨信以為真,立即前往附近銀行辦理轉賬業務。
銀行工作人員察覺王阿姨神色慌張、言語含糊,且轉賬金額巨大,迅速聯想到公安部門此前強調的“安全賬戶”類詐騙特征,第一時間聯系派出所。民警與反詐專員及時抵達現場,通過展示同類詐騙案例、解析詐騙話術耐心勸說王阿姨。經快速核查,發現該賬戶為“涉詐高危賬戶”,警方果斷采取措施。最終,王阿姨的20萬元存款被成功保住,涉詐賬戶內另外8名市民的120余萬元資金也被同步攔截。
今年以來,職能部門建立“即時響應、信息互通、聯合處置”機制,銀行網點一旦發現疑似詐騙轉賬行為,可通過專用通道同步推送信息至專業警種與派出所,警種部門依托數據庫,快速核查賬戶涉詐風險,派出所則第一時間上門勸阻和現場處置。截至目前,該機制已累計攔截詐騙轉賬230余起,幫助市民挽回經濟損失超1000萬元。
夯實防線
筑牢資金安全“防火墻”
“在‘虛假征信修復’詐騙案中,騙子會偽裝成金融機構工作人員,以‘消除不良征信’為由收取手續費,大家在辦理信貸業務時一定要警惕!”近日,斜塘派出所反詐民警走進某商業廣場辦公區域,為50余名各銀行柜員、客戶經理開展專項培訓,現場拆解最新詐騙手法。
為打破與銀行間的信息壁壘,由園區公安牽頭聯合轄區銀行搭建“反詐聯動圈”——每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梳理近期高發詐騙類型、新型詐騙話術及涉詐賬戶特征等信息,制成《反詐風險提示手冊》;聽取各銀行網點遇到的疑似詐騙案例、市民咨詢的可疑問題,根據多發性案例特征匯總梳理,為公安機關研判詐騙趨勢提供數據支撐。
今年6月,一名男子持銀行卡前往轄區銀行網點要取現。工作人員核查時發現,該銀行卡戶主信息與男子本人不符。面對質疑,男子竟掏出事先準備的資料試圖蒙混過關,卻被細心的工作人員識破資料造假痕跡,判斷賬戶可能存在異常。銀行工作人員當即通過“反詐聯動圈”反饋相關情況。警方接報后核查發現,該銀行卡內資金來源于外省一涉詐賬號。派出所接到上級部門指令,迅速安排警力前往現場處置,及時阻斷了詐騙資金轉移,守住了市民財產。
截至目前,“反詐聯動圈”已累計宣傳最新詐騙手段48類、典型案例100余起,培訓銀行工作人員超500人次,幫助銀行網點自主識別、勸阻疑似詐騙行為56起,成為阻斷詐騙的“前置防線”。
智能止付
斬斷詐騙資金鏈
“系統監測到您的賬戶正向涉詐賬戶轉賬,已為您臨時止付,請立即聯系公安部門核實。”不久前,轄區居民李先生在轉賬8萬元后,收到了銀行發送的止付短信,同時手機接到了警方反詐預警的來電。
這一快速處置,得益于公安機關設立的“反詐預警止付平臺”。該平臺整合相關行業數據,一旦發現向涉詐賬戶轉賬行為、交易金額異常、轉賬頻次密集等風險,平臺會立即觸發預警,自動推送信息至銀行;銀行則根據預警等級,對賬戶采取“臨時止付、限額交易”等措施,并同步反饋至轄區派出所。
此前,李先生被騙子以“購買稀缺紀念幣”為由,誘導他向指定賬戶轉賬8萬元。轉賬完成瞬間,預警平臺自動識別到對方賬戶為“異常賬戶”,立即啟動預警,及時推送止付指令至銀行,銀行3分鐘內完成賬戶臨時止付;5分鐘內反詐民警撥通了李先生電話,告知其遭遇詐騙,并指導其配合調查。最終,平臺通過追蹤資金流向,在24小時內凍結涉詐賬戶內的8萬元資金,成功為李先生挽回損失。
據統計,該預警平臺自啟用以來,有效斬斷了詐騙資金的流轉鏈條,有效守住了廣大市民的“錢袋子”。
蘇報記者 方方 實習生 朱安培 蘇報通訊員 周玖麟
《蘇州日報》2025年11月14日A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