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雞湖,蘇州工業園區的核心地標和城市符號。曾經,一句俗語“金雞湖畔搞經濟”,讓這里的發展脈絡與蘇州工業園區深度綁定:從陽澄水網的“漁糧之地”一路蝶變,區域商務中心、金融中心、城市客廳、產業高地拔地而起。
踩著時代的鼓點,伴隨著開放型經濟的一路探索,作為蘇州工業園區最年輕功能區的金雞湖商務區,把創新基因刻在發展中,讓城市活力釋放在每一處場景、每一個業態里,也寫就蘇州最新、最硬核的“產業振興地名”。
如今,創新驅動的產業振興,又在產城融合中沉淀為對人和城市共生的溫暖回應。“一生一世金雞湖”的溫情告白,恰是這份回應最生動的注腳——既延續了產業發展的硬核底氣,又勾勒出創業者逐夢、普通人安居的理想圖景,彰顯出蘇州工業園區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初心與謀劃。
風貌變遷折射出城市的規劃遠見
晨霧漫過金雞湖,總映著兩個時空的模樣。三十年前,漁翁的木槳劃破寂靜,網繩在泥地拖出深淺不一的痕跡;如今,13.14公里環湖步道串聯起東方之門、李公堤、蘇州文化藝術中心等現代地標,自然與繁華在此共生。湖岸的視覺躍遷,藏著城市規劃的遠見,更寫在土地價值的重生里。
坐落于蘇虹西路9號的新虹產業園,前身是臺企虹光精密的舊廠房。彼時,這片土地利用率不足四成,大片空間被低效廠房和閑置區域占據。伴著園區產業用地更新計劃的推進,園區城市重建有限公司以創新的魄力,未走“大拆大建”老路,而是探索通過“改造+新建”激活存量。
“我們把原有的‘大盒子’廠房結構徹底打開,拆除冗余墻體,塑造出開放通透的內景中庭,讓自然光與新鮮空氣貫穿建筑肌理。同時,根據高科技企業的需求,優化面積分割,把原本單一的生產車間改造成可靈活組合的研發空間和辦公區域。”重建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園區首個上榜的江蘇省“工業節地模式(技術)先進典型案例”和“江蘇省城市更新試點項目”,新虹產業園實現工業記憶與現代功能交融:建筑面積從3.1萬平方米增至9.2萬平方米,土地利用率從40%提至100%,垂直空間實現價值倍增。目前,新虹產業園累計引進10余家擬上市企業,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等前沿產業的創新活力在此迸發,全面達產后年產值將超10億元。
通過低效用地盤活、垂直空間開發等舉措,金雞湖商務區極致挖掘存量土地價值,2022年至2024年,3年累計完成更新總面積3625.97畝。新建載體緊扣園區主導產業與新興賽道精準布局,成功引進江波龍、正濟醫藥、原點科技、蘇納光電等一批優質鏈主企業和高科技項目,讓有限土地資源承載更高質量的產業與經濟產出。
開放創新與產業攀高形成良性循環
從最初的水田密布、阡陌縱橫,到輝煌一時的“萬人大廠”,再到如今密集涌現的跨國企業全球研發中心,長度僅14公里的蘇虹路,這些年見證了制度創新與市場活力的雙向奔赴。
1999年落戶,20多年間,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從最初的單一制造基地發展為覆蓋研發、生產、服務的綜合性汽車技術高地,其每一步成長,都與金雞湖畔的發展脈搏同頻共振。作為全球“燈塔工廠”“中國質量獎”得主,這兩年,博世蘇州積極布局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物聯網及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業務,完美契合金雞湖商務區對未來產業賽道的規劃,奏響了“雙向奔赴”的新樂章。
不止一個博世。一條蘇虹路,半部創業史。伴著政策紅利與開放能級的雙重提升,金雞湖區域的產業從單一制造業向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高端制造等高端產業升級。2019年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成立后,金雞湖畔借著東風乘勢起飛,在跨境貿易、金融創新等領域屢屢取得突破。
陽澄數谷,是尋求突破的生動切片——它錨定數字經濟與綠色低碳方向,計劃引入項目投資超200億元,集聚200家數字經濟企業及10萬名高端人才;借助自貿區制度優勢,“蘇數通”數據跨境公共服務平臺為陽澄數谷的企業提供一站式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服務;“出海一件事”服務矩陣則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保駕護航;總投資近17億元的中新綠色數碼港,以“凈零碳智慧園區”為建設目標,全力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中新合作“新標桿”……
從追求“保稅加工、倉儲”的基礎功能,到對“跨境貿易、金融創新、人才自由流動”的高端布局,金雞湖商務區以實際行動畫出了一條從追趕到領跑、從集聚到引領的發展曲線,并具象化為資源集聚的強大勢能和產業進階的蓬勃生機——這里,35幢億元樓集結,36家省市級總部機構以及180家持牌金融機構沿湖而居,蘇州大市超90%的銀行分行和70%的保險主體以及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近200家高端服務機構入駐;557家高新技術企業、463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4家“小巨人”企業專注于技術突破;“智改數轉網聯”轉型中,“燈塔工廠”、國家級綠色工廠、省市級智能工廠、零碳工廠等加速涌現,形成了“金融科技+高端制造+現代服務”深度融合的全新產業體系。
城市會客廳蘊藏產城共生“活力密碼”
清晨,環金雞湖步道躍動著身影,新啟用的跑者驛站讓湖濱跑道更友好;午后,皮劃艇與槳板在碧波中劃開“白練”,市民借水上運動感受城市激情;傍晚,左岸158街區在斜暉下散發著時尚氣息,年輕人穿梭其間,感受城市脈動……夜間,金雞湖畔燈光璀璨,游船穿梭,昔日的漁歌之地已然成為蘇州乃至長三角地區的“城市會客廳”。
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活力圖景的背后,是園區三十年如一日踐行產城融合理念的縮影。這種理念深嵌在醫院、學校、高端商圈不斷完善的配比里,滲透在“園區即景區”的匠心布局中,更展露在一家家首店對城市活力的提升里。
作為金雞湖畔的“頂流”商場,蘇州中心的多元業態精準對接消費需求——從國際奢侈品牌到本土文創潮牌,從跨境美妝到智能生活體驗,應有盡有。開業8年來,蘇州中心累計調新品牌超850家,調新頻次占全場品牌數的150%以上,首店占比超50%,其中30%為江蘇乃至全國首店。僅今年就調新品牌超100家,約60%是首進蘇州的品牌,煥新品牌銷售額增幅近100%。
環金雞湖集聚的數百家首店,早已超越單純消費場景屬性,成為工作交流與生活休閑的復合型空間。首店經濟的繁榮,源于金雞湖商務區“筑巢引鳳”的用心:首店審批綠色通道、租金減免政策與產業扶持政策聯動,讓商業活力與產業動能同頻共振。而中法文化藝術周、金雞湖咖啡藝術節等商貿活動疊加蘇州奧體中心“票根經濟”,既為市民帶來多元體驗,更推動“流量”轉化為“銷量”。
30余年間,金雞湖湖岸線在自然肌理與都市建筑的碰撞中完成華麗蛻變,既留住了江南水鄉的靈秀之魂,又撐起了現代都市的挺拔之骨,書寫出開放與創新共生、產業與生活交融的時代答卷。
本報記者 董捷
《姑蘇晚報》2025年11月25日A03版
